Page 3 - 雷電戰機
P. 3
日本各地。此時幾成灰燼的日本,未聞一發槍聲,未再流一滴鮮血,讓美軍完成
軍事佔領工作,使沒落的太陽帝國蛻變成新的國家。
美軍佔領後,日本原有的一切軍事機構解散,軍中人員解甲歸鄉,但高座工
廠的台灣少年工,卻無人管理,有家難歸。為此,台灣少年工乃選出幹部,組織
自治團體,與盟軍總部、外務省、厚生省及神奈川縣政府,交涉糧食和生活必需
品的供應(此時已無薪俸,且一日只供兩餐)及遣返台灣的船期。至翌年春,台
灣少年工由美軍護送之下,分批返台。幼時美夢已碎,懷著無限扶桑淚痕,回到
別離已三年的台灣老家。
返台後,有的繼續升學或就業或憑過去所學技術從事各種行業。他們為聯絡
感情,珍惜往日同甘共苦的時光,分別在各縣市組織「高座同學聯誼會」,定期
聯誼,組團或個別赴日重遊故地,並在善德寺「台灣少年慰靈碑」,祭祀不幸亡
故同學,獻上鮮花及台灣香。後來,該寺住持柳澤樹丸為招待台灣訪客,特建可
宿五十人的客殿,並由台中市銘山木業公司社長林汝銘原價供應樟木、樺木為建
材。一九八二年十一月廿三日落成時,旅日及來自台灣的同胞七百餘人參加典
禮,柳澤住持致詞說:「希望此座客殿,能提供來祭的昔日台灣少年工完滿的服
務。以感激戰時對日本所作偉大貢獻,且補償多年來心中的虧欠,並慰亡者在天
之靈。」在人類歷史上首開的戰時最年幼童工的徵用,的確廣泛引用人類人道主
義的關懷。
保坂校長瞭解此史實後,心中感觸良深。認為這不僅是大和市的歷史在日本
近代史上亦應佔有一頁。把隱埋的歷史正確的傳給大眾是教育家的責任於是決定
以此為題作為退休的專題演講內容。為了更充實資料,他利用假期親訪台灣面談
許多戰時高座工廠的少年工,他們對近五十年前的工作與生活經驗記憶猶新亦談
許多回台後近半世紀的生活情況一切談話及新舊相片均有系統的整理,且重要者
拍成影片。又詳閱了有關的二本著作:《流星-高座海軍工廠與台灣少年工的回
憶》(早川金次著)、《遙遠的綠島-台灣少年工物語》(愛知縣立大學教授勝尾金
坂彌著)。保坂校長把一切資料整理成書曰:《人-台灣少年工紀實》,兼論社會
正義與少年人權。
保坂校長在以「舊高座海軍工廠台灣少年工」為題的退休演講中敘述高座海
軍工廠成立經過與台灣少年工所受的職業訓練、工員寮的生活情況與嚴格的軍事
化管理。他並解釋「雷電機」的性能與保衛日本本土的任務,「雷電機」生產者
──台灣少年工的貢獻及「台灣少年慰靈碑」建立經過戰後暨回台後生活有關台
灣少年工的著作與紀錄,現代日本少年與當時台灣少年工的比較等。他在演講期
間,配合內容隨機提示他所蒐集的當時工場所用的各種工具或有關物品如鉋、
銼、鋸、錘、螺釘、螺帽、工作服及相片。他特別強調:當時十三、四的台灣少
年,憑雙手能製造日本最新型精銳的飛機,證明他們的能力卓越。當時如無台灣
少年來日本製造性能優越的「雷電機」,以抵抗美空軍的超空堡壘 B29,日本本
土所受空襲災害還會更大,甚至皇宮可能全被炸燬。但他們當時或戰後均未得到
應有報酬或補償。日本人今天回顧歷史,除感激之外,應覺愧疚。現代日本少年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