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 - 盲 僧
P. 5

響樂團,定居奧國。其義母則因義子義女的出國定居,又孤獨起來,長期的壓抑,使身體日
            衰,在度過了結婚的卅一週年後的一個夜晚,因心臟病突發逝世。

                 留在緬甸古寺專心修道的賈夢生(空海),始終不願暴露真正的身分,但身在異國,心存
            故鄉,日夜想念著慈母。他聽說戰爭末期台灣北部與南部均受到盟軍猛烈轟炸,死傷慘重,

            曾多次修書回家均無回音;心中有時擔憂母親已遭不幸,有時又以台灣光復,重歸中國,行
            政區域與戶籍均被重編,信件難達而自我安慰。總之,數十年來,兩人失去聯絡,徒增相思,

            甚至互疑不幸,心中的哀傷、折磨與痛苦,筆墨難以形容。
                 日子一天一天的逝去。夢生的出家生涯,瞬屆卅載。寺中潛修佛法,寒盡不知年,只覺

            得身體漸衰。年老思返鄉,落葉便歸根。有一夜晚,眾僧已睡,他向住持商量,欲回曼谷,
            因他初來寺時自稱來自泰國曼谷。其實,他是因戰爭時營養不良,幾年來視力嚴重退化想去

            曼谷治眼疾,順便從此回台灣。住持同意後,賈夢生在曼谷找到華裔懂得客族語的眼科醫師
            診治眼疾;唯經一年治療,均未見效,醫師還說,不久的將來極可能會失明。夢生自己亦有

            同感,於是想在未失明前回家省親。想到此,歸心似箭,乃束裝啟程返鄉。
                重踏離別三十餘年的台灣故土,夢生感慨無量,泥土雖芬芳如故,唯滄桑大變遷,人物

            已皆非。回來最令夢生痛心欲絕者,為含辛茹苦扶育他長大成人,且他心中日思夜想的母親
            已作古;「檢視故物今仍在,母影已杳喚不回。」他在慈母遺像前跪下,哭泣痛呼母親良久。

            他檢視母親遺物時,發現一個長盒子,打開一看原來是一支橫笛,他覺得奇怪:這支笛子,
            明明是母親在我出征南洋時送給我攜往南洋,而且在緬甸參加印帕爾戰役前夕,又送給了阿

            瑪利,當時加刻的名字仍清晰可見;怎麼二十餘年後,會在媽的書櫃內珍藏著!?真是天大
            的奇蹟。次日,夢生參拜父母之墓,獻上鮮花,默悼感謝父母在天之靈保護其平安回家。

                 夢生幾無親人,家無遺產,失恃之痛,萬念俱灰。乃找到附近山中的慈雲禪寺,繼續其
            修道生涯,每日為信徒講經。一個多月後,其眼疾日益嚴重,最後完全失明,行動不便,但

            他仍然誠懇執著,繼續講經,引起同仁們特別的同情與照顧。盲僧講經,久而傳揚外界,更
            多的信徒慕名而來聽經。慈雲禪寺之盛名,因此遠播各地,盲僧釋空海亦受到信徒尊敬。

                 某一個寒冷午夜,寺院忽聞悽惻笛聲,眾僧聞聲察看,發現是空海師父在吹奏笛子。空
            海事後告訴大家:「夢見母親在吹奏笛子,乃起而取笛子合奏,這是先母最喜歡的曲子。」此

            後,每日午夜均如此,寒風冷冽,經數週從未間斷。禪寺住持及同仁恐其受涼生病,多次勸
            他多休息但無效,住持只好把其笛子暗中收藏。但此日午夜,大家仍聞到笛聲,釋空海如往

            常站立寺院。一會兒,就隨著笛聲走出寺外,眾僧恐這位失明師父發生意外,提燈追尋,遠
            看他愈走愈遠,越一座山,渡一條河,再復如此,往那遙遠的墓園走去?最後消失,無處尋

            覓。從此,這位善講經卷的盲僧,永遠從慈雲禪寺息影,喜愛的笛子被供奉在佛堂案上,讓
            曾經聆聽過他講經的信徒永遠懷念。釋空海在離寺失蹤前日,在佛堂演講中所留下最後一句

            話是:「叩禪關拜蓮台,徹悟即道岸。仁義首施惠,行善孝為先。善惡必有報,因果必輪迴。
            人人早覺悟,共同登道岸。」




                                                           - 5 -
   1   2   3   4   5